中美AI产业的差距到底有多远,不妨先来看看这份人才“地图”

2018-07-18 15:08

demo.jpg

当陆奇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宣布All in AI,并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可以再一次领先世界”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指标来判断这是慷慨豪言还是理性推演?当阿里选择同一天与百度京城竞技AI赛场,我们如何知道哪一家更有可能最后胜出?

两家公司在AI人才方面的实力比拼,或许将直接决定这场竞争的结果。AI领域的人才分布与人才流动,是观察人工智能势力消张的重要维度。

demo.jpg

比如,虽然海外AI人才回流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国9%的AI从业者拥有海外工作经验(40%来自于美国),然而,在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分布地图上,中国以5万人排在全球第七位,而高居榜首的美国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总数超过85万。所以,仅以人才而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要想领先世界,必须要依次超越6个竞争对手。

上面的数据都来自于领英近日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基于Linkedin全球5亿人才的大数据,这份报告以多维度、多视角为我们描绘出一幅AI人才全景图。尤其是对于中美AI领域的人才状况进行了多层面对比,一些发现耐人寻味。

过去三年间,通过领英平台发布的AI职位数量从2014年的5万飙升至2016年的44万,增长近8倍。具体到细分领域,当前对AI基础层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尤其是算法、机器学习、GPU、智能芯片等方面,相对于技术层与应用层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人才缺口。

在人工智能领域,近年来,华裔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科研力量,陆奇、吴恩达、李飞飞等华裔明星科学家都成为领军人物。不只是顶级人才,AI领域华人力量的集体崛起已经成为一个现象,全球华人AI人才数量达14万,而美国的华人AI人才数量是中国当前AI人才总数的1.4倍

华人人才的持续回流,将加快缩短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差距。

从全球范围来看,与AI作为“投资风口”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认知相反,这其实是一块拥有“高度文明的新大陆”——全球AI人才普遍资深,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占比高达65.4%,而美国的十年以上AI从业人员比例更达到全球最高的71.5%。几十年的深厚技术积淀和AI人才的高门槛,也为今天AI在全球掀起一波商业化浪潮奠定了基础。

而后起之秀中国的AI人才普遍年轻且具备更高学历,虽然仅有38.7%的人从业年限超过十年,但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高达62.1%,高于美国的56.5%。

demo.jpg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AI技术人才在地域分布上高度集中,67.8%的人分布在北京、上海两地,两者旗鼓相当,深圳、广州则分别聚集了10%和5%的AI人才。相比之下,美国的AI人才东西海岸与南部各州分布均匀。旧金山湾区与纽约呈领先之势。

中国的本土科技及透正在不断提升对AI人才的吸引力,AI领域TOP10雇主中,本土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前三位分别是华为、百度和阿里巴巴。对比中美AI领域TOP 10雇主我们发现,美国有两家金融机构(美国银行、美国富国银行)上榜,这说明在美国Fin-Tech已经成为趋势并形成规模。相比之下,中国的Fin-Tech浪潮尚未到来。

demo.jpg

此外,中美两国AI人才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分布则“各擅胜场”:美国的AI基础层人才占比超7成,集中度很高,而中国在AI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人才分布则更为广泛,特别是在机器人、图像识别、精准营销和自动驾驶等领域。

吴恩达曾表示,科技公司可以提供两种特别诱人的东西: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巨大的数据库,这两者对于机器学习研究来说必不可少。这也是他先后加入Google和百度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AI领域的人才正在从高校、研究所流向科技公司。然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做基础研究、公开分享想法以及坚持用数十年时间做项目的人正在越来越少。

领英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人才流动趋势。截止2016年,中国有10%左右的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曾经在高校或研究所工作过,其中一半人在之后流入企业。而美国更是有接近27%的人有高校或研究所工作经验。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高校及研究所依然有着较高的人才吸引力,在2013年—2015年仍保持着人才净流入状态。这或许要得益于中国的科研及教育体制。而校企合作成为一条双赢的发展途径。清华大学教授马少平告诉钛媒体记者,与搜狗的合作不仅让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发表了更多的论文,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成果80%都能够直接应用于有数亿用户的产品上。(本文根据《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综合编辑)


Copyright2018贵州自由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黔ICP备160009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