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有哪些常见问题,是跳槽永远无法解决的?

2018-07-24 14:20

在什么情况下不应该跳槽

1. 想通过跳槽解决加薪问题

跳槽带来涨薪幅度似乎远比晋升要快很多,因为这包含了你现有能力的溢价(熟手、培训和磨合成本较低、可迁移的人脉、资源等)和其它维度的损失补偿在内。

这时不仅要看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要看折成单位(小时)工资,工作时长、社保福利、隐性的要看公司培训、工作内容对自己未来增值是否有益。

现在不少企业新招聘进来的员工薪水会高于同等资历的老员工,会让老员工有不平衡感,这时候你需要看是否公司有相应的措施来平衡这种差异,比如:

老员工更优先的晋升机会?企业文化偏向人员培养提拔还是喜欢用外部空降......

有时候需要你主动把这个问题和上司或HR相关人员去谈,因为有时候你个人的诉求会无意中被忽视,老员工如果只会默默离开,其实是非常可惜的。

demo.jpg

因为到新的地方,可能会加薪,但平台之间的差异也会带来原有的人脉、资源的损失,一定时间后会慢慢抹平跳槽带来的能力溢价,如果不能在能力上得到很好的提高,仅靠跳槽来带来加薪是不能多次重复。

这样也可能牺牲了提升性和稳定性的机会,为未来的“工作找你”的机会埋下了雷。

2. 想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困扰是跳槽的重要因素,越是年轻越容易遇到工作时同事/上司/老板不易相处的现象,HR领域一直有“进门看公司,出门看老板”的说法。

很多人会简单归于被刁难、领导对自己不认可,实际上大部分情况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是自己的问题居多。

遇到这样的困扰要判断是领导风格问题还是人品问题;自己是沟通问题还是经验问题;是可以改变的还是不能改变的。还有一个判断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处理得怎么样?

我们在面试时经常在问到候选人为什么和上司不和谐时,经常会有人觉得Ta对自己有成见。

比如你威胁到了他的地位,他不喜欢你的做事风格或人品等,似乎是公司瞎了眼,才让Ta这么蠢的人做自己的小老板,让自己怀才不遇,其实再仔细问到实际的工作就会发现,很多只是风格不符造成情绪问题。

demo.jpg

我们发现在工作上遇到人际困扰时,很多人把同事朋友等局外人对自己情感上的支持误认为是他们的态度,代替自己的判断。

最后造成跳槽的原因是情绪原因,就是不爽,不顺。这些一般情况下都是要自我改变。

3. 个人能力

觉得工作太累,达不到要求,要看是公司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

工作效率,是自己的原因;工作强度和持续性,则是公司的因素。

工作强度要看是否影响到了你的成长,完全没有时间充电或者放时间在自我提高上。

工作效率问题,如果别人能在同时间内产出更高那说明是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去提高工作技能和补充专业知识,亦或考虑这份工作是否自己能胜任。

有时候大家会把公司的一些要求想当然的认为是为难自己,而不考虑职场上的规律往往是初期就是应该付出大于回报,慢慢才会回报等于付出。

当你在职场上越深入就会发现你的回报会大于你同期的付出。所以你前期的付出是为将来打基础,这时候辛苦、累是一种正常的学习阶段,不可跳跃过去的。

也要注意你所在的部门或工作是创收部门、支援部门,还是纯后勤部门,这个关乎企业愿意投入多少资源或资金。根据不同的战略安排,不同企业对不同部门资源分配不一样。

还要考虑工作的性质,比如猎头就一定会碰到非工作时间才能联系到的人才,码农996的就很多。

demo.jpg

因为累而想跳槽可以多从将来视角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现阶段能力不足还是其它原因,现在的付出对自己的将来会增值还是贬值。

4. 因为公司混乱

这是个大变局的时代,经常会听到跳槽的原因是因为公司人员变动大,乱得很

如果公司还在发展,任何公司都会遇到困难,也会有混乱的时候。

要判断这是发展中的困难和混乱还是主体战略的不清晰,是短期的还是长期。

短期的混乱有可能是机会,其实是好事。长期混乱而公司一直在发展可能就是一种文化。

一般作为员工,往往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工作,实际如果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就要多关注公司的战略层面的决策如并购、投资对未来的影响,要善于在“混乱”中发现和抓住机会。

5. 跟随其它同事或上司跳槽

一个职业都隐含了薪资福利、未来的发展机会、工作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情感因素等多层因素。

跟着前上司或前同事走,往往感情上继续依赖,如果还是在同业做着相同的事情,并无任何提升,那自己可能只是别人的筹码。

demo.jpg

我们都知道情感依赖型销售通常是非常有效的,如微商、传销、保险(无任何偏见),我们都更相信身边熟人的判断。

在职场上也是如此,我们情愿相信同事、原上司的判断来选择职涯,这些不是不可以,只是同样我们要综合考虑职业的其它因素。

6. 其它因素

如一线城市压力大是不是回家乡发展、如小城市是否要到大城市发展,这都不是绝对的,要看自己价值观和转职准备。发生问题时,不盲目被别人影响,今后我会专门写这个主题。

再如生育计划,有了二胎政策,在就业上对女性是不利的。

想清楚自己是想在职场上有所发展,还是要是以家庭为重,如果能力够强或资源够强(配偶也是资源,如果认为这种资源是可以放心长久依靠的话),和买房自住一样,任何时候都可以,想那么多没用。

总体来说,大公司比小公司好,做生不如做熟。

基本的思路就是,最好不要在你的职业动荡期去选择要宝宝,而跳槽看上去很美好,但在工作和生活两方面都需要你消耗大量精力去应付,效果不一定好。

一般来讲,职业的快速发展期,在28-35岁这个区间,可一般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在23-30岁,最好不要超过35岁。现在二胎政策放开,就越发的对女性职业发展带来很多潜在的风险。

就我的个人经验来讲,大部分在职场上取得较大成就的女性,是晚育型的,陈瑜有本书甚至书名就叫《30岁前不要结婚》。

30岁以后,在职业的稳定期和发展期,一般都是中层干部或骨干了,有些基层的工作可以有团队帮助完成了,这个时候考虑要宝宝,身体状况也不错,经济状况更宽裕,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应对这个小生命。

这个年龄如果不是太平庸,都积攒了很多必要可迁移的跨行技能和知识,再战职场,也不是太困难。


在现今社会,最好不要不管不顾的裸辞,即使对自己再有信心,或者家里再不差钱,这也是不成熟也是不负责的表现,可以没有下一份工作但不可没有下一步打算。

人才的成长的不同阶段除了自身努力寻找自己喜欢,擅长,又契合社会潮流的行业方向外,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和环境证明自己的稳定性和可提升性。

如果我们能理性分析职场,规划出更符合时代气息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职涯掌控得好,能力扎实,稳定和提升都能表现出来,真正好的猎头找到你的时候,给你推荐的往往是同一种职能的多家公司的工作机会,这时候,就是“工作找你”的时候了。

最好的方法是在现有的岗位上努力积累,做出成绩,为下一步更好的发展做好准备,当工作来找你时,勇敢一跳。


Copyright2018贵州自由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黔ICP备160009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