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职工最关心的问题(上)

2020-06-01 11:15

一线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始终是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热点。各类职工工资水平协调增长、让技高者多得、打破技能人才职称“天花板”……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为一线职工“代言”,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建议,一起来了解!



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

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的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议:

将劳动要素参与分红、高技能人才待遇、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等纳入工资集体协商范围,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础上合理分配收益,实现各类职工工资水平的协调增长。



健全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扩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范围。



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低收入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推动城市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使广大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建立技能导向薪酬体系

实现技高者多得



此次全国两会上,不少工匠代表委员带来议案提案,呼吁加大力度落实大力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的政策。



demo.jpg


全国劳模、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公司工会主席冯鸿昌代表建议,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高相应待遇,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杨杰代表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配套的实施细则及政策落实清单,在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上下功夫,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增加财政投入、推出税收优惠、发布工资指导线和企业薪酬指导价位信息等方式,引导企业建立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企业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水平。



打破产业工人成长“天花板”



近日,一份针对产业工人的调研,反映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制度空间受限的现实,已经成为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挫伤产业工人积极性的突出问题。



“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企业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原书记陈荣书委员在《关于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的提案》中建议,改革现行的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行政管理人员横向交流与纵向晋升,打通职业生涯发展“双通道”,促进职工成长成才。



陈荣书委员提出,要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将工程技术领域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贯通的经验做法,尽快推广到各行业、各领域,建立起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两种通道相互衔接、相互转换的管理机制。



每两年评选一次大国工匠



在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晓峰委员看来,只有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时代荣誉,让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涌现出来,才能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和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水平。



开展大国工匠荣誉评选工作,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王晓峰委员建议,每两年推荐评选一批各行各业尤其是制造业拥有绝招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授予“大国工匠”荣誉。



王晓峰委员呼吁,要把大国工匠和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结合起来,形成高技能人才梯次结构。建立大国工匠队伍的高端技能人才库,努力推进大国工匠待遇的提高,增加收入报酬,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发展上受重用,增强成就感。



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龄津贴



5月24日,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代表在全国两会上建议: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龄津贴标准。

兰臻代表表示,我国于1985年出台《关于教师津贴的若干规定》,开始对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发放教龄津贴。《规定》明确,教龄津贴标准为:教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每月3元;满10年不满15年的,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


demo.jpg


“按现在的教师工资水平计算,每月3元~10元的教龄津贴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兰臻代表进一步表示,“教龄津贴是为鼓励中小学、幼儿教师长期从事教育职业给予的岗位津贴,具有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双重含义。”



兰臻代表建议,作为体现教师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价值的教龄津贴,应与教师工资同比例增长,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当提高教师教龄津贴。依据社会整体物价水平或教师基本工资数额,建立按比例协调联动的办法,规定合适的百分比,与其他津贴、补贴同增长。

Copyright2018贵州自由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黔ICP备160009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