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计划上市一定要做资产剥离,其中蕴含哪些逻辑?

2021-07-26 10:35

当今中国正处于大发展的浪潮中,各类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得不断做大做强,所以很大一部分企业都会以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上市并非我们能想象的容易,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行业发展指标都有所要求,所以将企业非核心业务、亏损性业务、部分固定资产剥离,使其公司聚焦于核心业务并拥有更好的估值,就是资产剥离所能带来的价值。

据贝恩公司2005年至2015年跟踪2100家上市公司统计,在十年时间内,进行了非核心业务剥离的企业,比没有进行相关行动的企业业绩高出15%;并且剥离非核心业务之后,再进行兼并收购的企业,他们的业绩比没有进行相关行动的企业业绩高出40%,并且销售和利润增长是后者的两倍多。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资产剥离的逻辑就是集中优势、风险分离与利于资本运作,让企业在持续增长与规避风险能力上更具优势更加灵活。

demo.jpg 

数据来源于:贝恩咨询

大众集团,在近些年一直致力于非核心业务剥离,并专注企业主要乘用车品牌,于是大众选择出售旗下的MAN Diesel & Turbo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大口径柴油和燃气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等设备,此次剥离方案一方面减轻大众企业的负担,使公司利润增加;另一方面大众计划上市旗下Traton公司,所以精简卡车部门的业务,以求更好的发展。大众在成功剥离该业务前,2019年一季度,大众集团营收600亿欧元,虽同比增长3.1%,但净利润下滑9.6%29亿欧元,利润处于逐步下滑阶段。成功剥离非核心业务后,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上涨13.3%624亿欧元;虽然处于疫情时期和受到了半导体短缺的轻微影响,但大众营业利润仍大涨至48亿欧元!汽车部门调整后净现金流高达55亿欧元,去年同期则为负15亿欧元,净流动性资产涨至296亿欧元。这次大众集团的成功决策可谓是一箭三雕,不仅进行了企业瘦身聚焦于核心业务;还剥离了Traton公司非核心业务,增加公司估值以备上市;最后还将逐年利润下滑的情况扭转,利润获得高增长的同时,现金流也异常充沛,随时可以进行又一次的扩张。这么诱人的回报,不仅是上市公司,其实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有意识的考虑资产剥离战略,只有越聚焦才能越笃定。

再来看一个不聚焦核心业务的失败案例——阳煤化工,阳煤化工主营业务为化肥、化工,在近年不断追逐氢能源概念,并逐渐加大投入,目前氢能源应用前景渺茫,投资回报遥遥无期,导致了公司的主营业务与净利润连连下滑,直至2019年转为大幅亏损5个亿!在主营业务没做好,新业务也没起色时,企业进退两难,只有采用变卖资产的手段才能维持公司2020年的微幅盈利,实在是令人唏嘘。

通过现实的案例可以看到,企业的发展越聚焦于核心业务越好,越早进行资产剥离越对企业发展有利。统计2005年至2015年跟踪200多家“持续增长公司”发现,仅有20家左右对其核心业务进行了重大调整,所以根据如此多的数据我们能意识到,资产剥离就是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未来潜力;加强内、外部抗风险能力,具体的剥离方式比如售卖公司、成立子公司、股权转让等我在这就不赘述了,我们来了解一下针对中、小、初创型公司,这类还在市场中努力拼搏的企业该如何执行该战略。

我们要知道,大企业有诸多业务线、品牌线以及配套服务业务,哪块是核心哪块是非核心相对比较好鉴定,同时剥离起来也较为清晰。那对于中、小、初创型公司,并没有这么多业务线,甚至许多公司只有单一的业务线,那是否就不需要进行资产剥离了呢?是否就得不到这个战略所能获取的回报了呢?并不,其实咱们仔细思考资产剥离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专注于核心业务,让企业轻装上阵,更灵活应对各种挑战,毕竟船大难掉头。所以明白了这个逻辑之后,我再给你推荐一个相同逻辑相同效果的方式——灵活用工,灵活用工同样也是企业将自己的核心人才留在企业内,将非核心的部分外包出去,形成人才的流动池,增加企业的灵活度。同时该模式在各大、中、小型企业都适用,为企业所带来的回报同样价值不菲。我们可从国内、外的数据对比看出灵活用工的发展潜力,美国和日本灵活用工渗透率分别达32%42%,而我国灵活用工渗透率仅有1%,在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以每年24%的增速增长,前景不容小觑,尽早融入未来发展趋势,将使企业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总的来说大多数情况下,企业要制定资产剥离的策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抛弃一部分营收,同时也要处理各方的连接关系,企业规模越大、业务越广越难以决策。所以资产剥离、灵活用工应尽早策划,如古文所诉:“势如破竹,不外如是。毋须三思,及锋而试,谋事宜早不宜迟。”

Copyright2018贵州自由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黔ICP备16000950号